资本追捧,新店猛开,疫情下的餐饮业超出你的想象
活下去,迎接餐饮造富的大时代。文丨华商韬略 陈俊一餐饮江湖,风生水起,代有秀士。天天都有老餐厅倒闭,也有新餐厅崛起。
这是一个离普通人最近,市场越来越大,造富传奇越来越多的江湖。【巨亏】上半年疫情期间,餐饮业最受攻击。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,仅春节7天,疫情就造成餐饮业5000亿元的损失。许多餐厅长达一两个月没有营业,现金流险些隔离,不要说中小企业,连上市公司都撑不住。
餐饮品牌西贝一度发出“现金撑不外三个月”的求救声。近期,一些港股、A股上市餐饮企业披露的半年报,也显示出哪怕是餐厅巨头们,都遇到了多年来的首亏、巨亏。
海底捞半年报显示,疫情期间,门店关停近50天。效果2020年上半年营收97.61亿,同比淘汰16.5%;净亏损9.65亿,跌幅凌驾200%。全聚德上半年营收约3.13亿,同比下滑58.77%;净利润同比下跌559.83%,亏1.48亿。
九毛九上半年营收为9.50亿,同比下降23.2%;净亏损到达1.15亿。味千(中国)上半年关店36家,营收为6.92亿,同比下跌约43.5%;净亏1.09亿。……9月公布的《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陈诉》显示,2019年中国餐饮业收入近4.7万亿,同比增长9.4%。但2020年1-7月份,受疫情影响,餐饮收入只有1.8万亿,下降29.6%。
但餐饮业巨亏的同时,一些做速冻、搞食材供应链的企业却逆势上涨,如速冻食品领头羊三全食品,上半年净利润4.52亿,同比大增409%;号称“撒尿牛丸第一股”的安井食品,不光上半年净利润2.6亿,增长57%,股价在年内更是翻涨192%。【资本】有人关张归故乡,有人把酒开新肆。
餐饮业一直都是造富的重要赛道,2019年实现近4.7万亿的收入,工业规模全球第二,并稳步向世界第一迈进。餐饮企业,也是所有类型企业中数量最多的,预估有近1000万家。哪怕遭遇疫情,哪怕餐饮业闭店率高达70%、餐厅平均活不外两年,依然不乏涌入的资本和创业者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今年5-8月,中国餐饮类企业新注册92万家,同比还增长了2.68%。有趣的是,今年1-8月餐饮企业注销吊销15.3万家,比去年同期53.5万家的注销吊销量反而下降了71.4%。
疫情隆冬下,餐饮企业的死亡数竟然比“阳灼烁媚”的2019年大为淘汰。中国的都会化,成就了不可胜数的、小富即安型餐饮企业;企业的资本化,则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,催生出一个餐饮造富的大时代。
今年1月,“酸菜鱼第一股”九毛九在港股上市,首创人管毅宏和60多位创业股东随即财富暴涨。以10月8日286.9亿港币(251亿人民币)的市值盘算,持股44.42%的管毅宏身价高达127亿港元(111亿人民币),还造就了至少10位亿万富豪、50位千万富翁。上市,才是餐饮业真正的造富之路。
但餐饮企业,又总是难登风雅之堂。除了少量餐饮企业登录港股,纯餐饮企业一直很难登录A股,现在A股餐饮企业不外寥寥三五家。
在港股市场,只有海底捞、呷哺呷哺、九毛九、味千等20余家餐饮企业;A股更少,2009年上市的第一家A股民营餐企湘鄂情已更名为ST云网,主营业务也从C端餐饮转向B端团餐。正儿八经的餐饮上市公司,只有全聚德、西安饮食、广州酒家以及近期上市的同庆楼,在A股占比只有千分之一。但在大疫之年,A股却迎来同庆楼上市;一级市场上,上半年餐饮业至少发生42起融资,涉及美食、茶饮、供应链等多个细分领域,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到数亿元不等。
仅8月,餐饮业的投资案例就涉及快餐、汤品、低度酒、代餐、人造肉等多个领域,华商韬略凭据公然资料不完全统计如下:其中主业是线下餐饮的,只有汤先生和犟骨头;其他或主打电商,或主做零售,但均与餐饮相关。这只是8月餐饮业投融资的一部门案例,未公然的投资案例或将更多。这似乎预示着,餐饮业造富的大时代,正徐徐拉开帷幕。
在最新出炉的“2020深圳创富百人榜”上,喜茶首创人、90后的聂云宸以40.92亿元的身家位列居深圳创富百人榜第81位,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。而喜茶正是在3月疫情的平台期完成的C轮融资,由高瓴资本、Coatue Management团结领投,投后估值约160亿元。能够活过疫情,且被资本高度认可的餐饮人,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。
【求变】餐饮第一股海底捞,公布了损失惨重的半年报后,迅速迎来一波30%以上的大涨,并在今天(10月8日)创出62.65港元的历史新高。营收、净利下降,股价却逆势上涨,源自海底捞的业务创新和新店拓展。首先就是生长暖锅外卖。上半年,海底捞外卖收入为4.09亿元,同比增长123.6%,占团体总收入的比重从1.6%增长到4.2%。
但海底捞一直以来以服务见长,外卖正好将海底捞的服务优势过滤得一干二净。如何将外卖与服务绑定呢?这就是第二点,进军团餐市场。海底捞的外卖暖锅团餐,可以凭据需求定制特色服务,如变脸师、捞面师、美甲师以及音乐、舞蹈等服务。
海底捞还建立了筹谋小组,凭据客户的差别需求举行定制,从而笼罩更多客群,价钱方案也越发灵活。此外,针对疫情期间家庭用餐需求激增,海底捞还在APP上推出卖菜服务,像半制品菜“开饭了”系列中包罗12道菜、4种汤,消费者简朴加热即可食用。此外,海底捞还推出平价快餐子品牌,用低价感动人心。
先是在北京推出中式浇头面品牌“十八汆”,主打9.9元一碗炸酱面、10元一杯水果茶,很受上班族的喜爱;又在成都开出“捞派有面儿”面馆,均价8元,好吃不贵。▲十八汆效果上半年,海底捞还新开了173家门店,加上在线业务飙升,给了资本市场看好海底捞的信心。疫情期间,中小餐饮企业难关难渡,却给了大型餐饮企业逆市扩张的时机。
西贝也推出了“弓长张”快餐子品牌,主打“33道下饭菜”,用平价、快捷、下饭吸引主顾。呷哺呷哺,一是定位高端的子品牌“凑凑”逆势上涨,上半年营收5.93亿,同比增长21.3%;二是接纳“暖锅+茶憩”的复合创新,借助高毛利的茶饮提高坪效;三是拓展调味品赛道,让呷哺的暖锅酱料成为家庭暖锅的必备单品。疫情之下,连家乐福都开始“吊儿郎当”,主打起“在超市里用饭”的“商超+餐饮”新模式。
疫情让人们习惯于在家做饭,导致传统餐厅客流淘汰的同时,也让超市客流增多,家乐福因此看到了餐饮的新机缘:既然可以逛超市买菜、买半制品、买简朴速食,为何不索性在超市用饭呢?于是6月16日,家乐福的第一家餐厅“MR.福”在上海古北店开了张。▲MR.福 图源:家乐福中国官微这本是盒马鲜生的新玩法,但家乐福现在也玩得飞起。即便疫情放大了马太效应,但也不是所有巨头都能逆市而起,好比活了156年的老字号全聚德,突然就不香了。
2020上半年,全聚德亏了近1.5亿,将前两年的净利润亏了个精光;谋划运动现金流也是-1亿元以上。为增补流动资金,全聚德只好趁国家优惠政策,免缴缓缴社保、医保、公积金及部门税款,再申请房租减免、暂时性岗位补助等政府补助,千方百计续命。全聚德素有“鸭要好,人要能,话要甜”的九字规。
但鸭子虽好,却越卖越贵;大厅、包厢还划分要收10%、15%的服务费,所谓的服务并没有获得用户认可。直到大家厌烦甚至不再惠顾之后,全聚德才在今年7月下调部门菜品价钱,取消服务费。这样一个简朴的减法,能不能获得年轻人的认可,还不得而知。但在资本市场上,股价连跌4年的全聚德,却是实实在在地早就不受待见了。
【创富】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,加之传统餐饮企业往往财政不透明、治理不规范、难以尺度化、投资难退出……以至于恒久以来,并不受资本青睐。但餐饮的头部企业、新跑出的黑马,却都在主动规避上述弊病。由此反推,什么样的餐饮企业,更容易获得资本认可、发生创富神话?首先,尺度化水平越高,赛道上限也就越高。难以尺度化,会导致企业必须依赖有履历的大厨,难以迅速复制扩张。
好比,全聚德就曾研发专门烤鸭电子烤炉,希望把大厨们积累的履历转化成牢固的参数去控制,实现烤鸭的尺度化和自动化。但消费者认为,这样的烤鸭不正宗、缺味道、少内在,最终只能作罢。主顾认可肯德基、麦当劳的尺度化,却不认可全聚德的尺度化。
这成为中餐不行制止的悖论。但暖锅恰恰是一个完美的反例,没有食客讲求大厨刀工、火候,而更看重食材的质量稳定、尺度统一。正是在暖锅赛道,跑出了市值超3200亿港币的海底捞。
第二,供应链越成熟,越容易规模化扩张。资本是追求规模扩张的,只有成熟的供应链,才气支撑快速的规模化。
海底捞首创人张勇曾表现:“我们最强的地方,其实是供应链……我不敢说全世界最好,但绝对全世界一流。”这话并非自吹自擂,支撑海底捞帝国的供应链,包罗颐海国际(暖锅底料供应)、蜀海供应链(菜品采购、中央厨房、仓储物流等)、蜀韵东方等八大系统。其中,仅颐海国际,就是一家市值超千亿的港股上市公司。更多的品牌也因此深耕供应链,将其酿成构建品牌的壁垒。
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,呷哺自建养羊基地;为保证独家口胃,喜茶从种植源头开始,从茶叶生长、采摘、拼配等多个环节来定制满足自身尺度的好茶。头部品牌在动员整个供应链生长之时,不仅给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创富时机,自己更收获了微笑曲线最右端的高额利润。这让供应链企业自己,也成为了投资风口。
上半年,锅圈食汇、望家欢、乐禾食品、莲菜网等供应链企业,获得了数千万、数亿不等的投资;主打食材B2B的望家欢,甚至拿到了高达6亿元的B轮,成为上半年餐饮领域的融资冠军。中国每年4万亿的餐饮市场,仅供应链成本就占到40%,这近2万亿的赛道,一定会跑出更多千亿级供应链企业。第三,数字化水平越高,资本才更容易看懂。
随着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的普及,餐饮业不规范、不透明、不被投资人看好的情形,正在成为已往式。从不透明到数字化,中国餐饮企业实现飞速跨越。大中型企业自不必说,哪怕是街边小店、苍蝇馆子,只要接入美团、饿了么,开通移动支付,至少在销售端、收银端沉淀的数据就足够清晰透明。
固然,餐饮企业数字化不限于此,生意业务、治理、核算、决议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数字化。依靠数字化,喜茶才气打破地域局限,从一家三四线都会的奶茶小店,酿成估值上百亿的行业黑马。数字化、尺度化背后,也令餐饮业的竞争,开始失去界限。好比A股上市的广州酒家,险些成了一家“餐饮+食品”的双主业公司。
上半年,其营收9.7亿元,食品业务营收就7.85亿元,占比高达80%。广州酒家“餐饮立身牌,食品创规模”的战略,正是使用尺度化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扩张。吃的界限也在模糊,且不会局限于特定场景。人们可以在逛盒马时吃海鲜,逛超市时点奶茶、尝小吃,逛宜家时心心念念其热狗和冰淇淋……▲宜家美食这样的跨界消费之下,全聚德就显得没有存在感,甚至连海底捞也都不再酷。
在年轻人心中,酷与不酷或许就在一念之间。国人“百口难调”,但主顾对好味道、好服务、好体验的追求,却从来没有变过。谁能在这个餐饮造富的大时代获胜?短期来看,是尺度化水平更高、打造爆品能力更强的公司;恒久来看,也许只有顺应时代潮水、吃透“吃”的本质的企业,才气活得更好。
【参考资料】1、《海底捞们的10元店来了》虎嗅 敲敲格2、《投餐饮投怕了的资本们又回来了》餐饮老版内参 戴丽芬、李海3、《29岁,喜茶首创人身家40亿》投资界 周美人4、《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陈诉》中国饭馆协会 一一END一一接待关注【华商韬略】,识风云人物,读韬略传奇。版权所有,克制私自转载!。
本文关键词:爱游戏官网战略伙伴马竞,资本,追捧,新店,猛开,疫情,下,的,餐饮业,超出
本文来源:爱游戏官方成为马竞赞助商-www.vulcanolab.com